城市的地下,污水管道如同纵横交错的“毛细血管”,承担着收集和输送污水的重任。对于老旧小区而言,这些管道历经岁月洗礼,面临着诸多健康隐患,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与城市水环境。传统检测手段难以全面、精准地掌握管道状况,而管道CCTV检测技术的出现,为评估老旧小区污水管道健康状况带来了新的契机。

一、老旧小区污水管道:问题重重的“地下动脉”
老旧小区污水管道普遍存在管材老化、腐蚀、破损、淤积堵塞等问题。早期建设时,受限于技术与资金,部分管道采用了铸铁、混凝土等耐久性较差的管材,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使用,在污水的长期侵蚀、地下水位变化、周边施工扰动等因素作用下,管材逐渐出现锈迹、裂缝、孔洞,强度大幅下降。管道接口处也因密封材料老化,出现脱节、渗漏现象,污水泄漏不仅污染土壤和地下水,还可能引发地面塌陷,危及公共安全。
同时,由于居民生活习惯、管道设计不合理等原因,老旧小区污水管道内常常出现各种杂物堆积,如塑料袋、树枝、建筑残渣等,与污水中的悬浮物、油脂等混合,造成管道堵塞,排水不畅,每逢雨季,小区内积水严重,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,也容易滋生蚊蝇,传播疾病。据不完全统计,在建成超过30年的老旧小区中,超过70%的污水管道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缺陷,亟需有效的检测与修复。
二、CCTV检测技术:开启管道“内窥”新时代
管道CCTV检测技术,即闭路电视检测技术,是一种非开挖管道检测手段。其核心设备为一套配备高清摄像头、强光源、爬行装置以及数据传输系统的检测机器人。检测时,工作人员将检测机器人通过窨井口放入管道内,机器人在电机驱动下,沿着管道内壁缓慢爬行,搭载的高清摄像头360°旋转,实时拍摄管道内部状况,并将采集到的图像通过线缆或无线传输方式,同步传输至地面的主控器显示屏上。工作人员可在地面实时观察管道内部情况,记录管道缺陷位置、类型及严重程度。
该技术具备多项优势:一是检测精度高,能够清晰捕捉到管道内壁毫米级的裂缝、腐蚀坑等细微缺陷;二是全面直观,通过连续拍摄,可获取管道全程的内部影像,对管道状况进行全景式呈现;三是定位准确,检测机器人配备距离测量装置,可精确记录缺陷点与起始检测点的距离,结合管道走向,实现精准定位;四是高效快捷,相比传统人工下井检测,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,减少了对居民生活和交通的影响,且避免了人工下井带来的安全风险。此外,检测生成的影像资料可长期保存,便于后续对比分析,为管道维护管理提供可靠依据。
三、检测流程:步步为营,精准诊断管道“病症”
1、检测前准备
在正式检测前,需收集老旧小区污水管道的相关资料,包括竣工图纸、管径、管材、铺设年代、以往维修记录等,对管道整体情况有初步了解。同时,对检测设备进行全面调试与校准,确保摄像头、光源、爬行装置等部件运行正常,数据传输稳定。此外,还要对检测管道进行必要的疏通和清洗,清除管道内的淤积物、杂物,保证检测机器人能够顺利通行,且摄像头拍摄的图像清晰可见。对于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的管道,需提前进行通风换气,并使用专业气体检测设备进行检测,确保检测环境安全。
2、现场检测作业
将调试好的检测机器人放入管道起始窨井,按照预定的检测路线,以合适的速度在管道内爬行。操作人员密切关注主控器显示屏上的图像,实时记录管道内部出现的各种缺陷,如管道破裂、变形、腐蚀、错口、支管暗接、堵塞等,并根据缺陷特征,按照相关标准对其进行分类、编码,同时精确记录缺陷位置。在检测过程中,若遇到复杂情况或难以判断的缺陷,可暂停检测,调整机器人位置和摄像头角度,进行详细观察和拍摄。对于一些重要部位或存在严重缺陷的区域,可采用局部放大、多角度拍摄等方式,获取更清晰、全面的影像资料。
3、检测数据处理与报告生成
检测完成后,对采集到的大量影像数据进行整理、分析。通过专业的管道检测分析软件,对影像中的缺陷进行识别、测量和统计,计算缺陷的长度、宽度、深度等参数,评估其对管道结构安全和排水功能的影响程度。根据分析结果,结合相关规范标准,生成详细的管道检测报告。报告内容包括管道基本信息、检测目的与范围、检测方法与设备、缺陷统计与分析、管道健康状况评估结论以及针对不同缺陷提出的修复建议等。检测报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,影像资料直观展示管道内部状况,数据图表清晰反映缺陷分布与严重程度,为后续管道修复和改造提供科学、准确的依据。
CCTV检测技术已成为评估老旧小区污水管道健康状况的有力武器,为管道修复和改造提供了关键支撑。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中,应进一步推广应用这一技术,不断完善检测标准与规范,加强专业人才培养,让城市的“地下血脉”重焕生机,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。